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4章 打柴

關燈
第14章 打柴

[    振民雖然是個半大孩子,別的活幹不了,打柴倒是經常幹的。

]

振民雖然是個半大孩子,別的活幹不了,打柴倒是經常幹的。

他領著姜棉出了村子後,直奔後山,一副熟門熟路的樣子。

走了十來分鐘,姜棉被領到了一片林子面前。

“就在這裏了。這裏面幹的樹枝都可以撿。這些,還有這些也都可以砍。”

小孩子指著一片山蕨和一些看著就是野生的雜樹說。

“但這種活的樹是不能砍的。”又指了指那些長的青青翠翠的直溜溜的樹木說。

“不過我們村這林子比較大,不用砍活樹。你可別砍這些,還有這些,會罰錢的。”振民很是認真地叮囑道。

“我向你保證,絕對不砍。”姜棉也很認真地保證道。

現在農作物的肥力有一部分是靠草木灰,但硬木柴火大,燃燒完全後,燒出的灰幾乎是白色的,量還很少。當地人只有燉煮東西才喜歡燒木柴,平常做飯都喜歡燒稻草之類的農作物的桿。這樣得到的草木灰比較多。而且打柴還花功夫,所以村子裏打大柴的人不算多。

姜棉跟著振民在林子裏面轉了轉,很快就找到了一片枯枝比較多的地方,拿起砍刀“謔謔”就開始幹活。

很快,大大小小的樹枝就砍了一大堆,姜棉還扯了不少幹蕨草用作引火。

看著差不多了,姜棉削了一根手腕般粗細的長棍當扁擔,同時給小孩也削了一根。小孩看著活潑,但幹起活來也毫不含糊。就近扯了幾條藤蔓作繩子,把柴一捆,一大一小各擔著一擔柴就準備出林子。

兩人走了沒幾步路,就聽到前面有木材折斷的“哢嚓哢嚓”聲。

“棉棉姐,那裏有人。”小孩子耳朵尖,眼睛也利。

“嗯,過去看看。”姜棉向前探了探頭,透過樹木枝葉,看到了兩張熟悉的臉。

“姜同志,你什麽時候來的?你好厲害,弄了那麽多。”王長軍一見到姜棉,馬上笑開了一張臉。

“我有砍刀呢。你們沒帶工具就來了?”姜棉看到無論是唐建設還是王長軍,皆是手無寸鐵,撿的都是不是很大的枯枝,整理過程都是徒手掰的。

“我們也沒想那麽多,只是想過看看地方,順手撿一點是一點。”唐建設把手裏的樹枝掰的啪啪響,動作不算十分熟練,但勝在手勁大。

“砍刀給你用吧,我向五奶奶借的。這是振民,五奶奶的孫子。”姜棉放下了擔子,同時招呼振民也放下來,拔出插在柴把上的砍刀,遞給了唐建設。

唐建設接過了砍刀,從口袋裏掏出了幾個糖果,塞給了振民。

“我們明天還不用上工,現在要什麽沒什麽,我準備明天去公社的供銷社看看,你們要一起嗎?”姜棉剛才收拾的時候,順便列了一張購物清單,一長串的,不知道公社的這小地方能不能買齊她想要的東西。

“要去的,否則我們無法開火。”唐建設和王長軍比姜棉更早一點確定了住處,不過他們住的地方比不上姜棉的寬敞和齊整,又是很久沒人住的地方,收拾起來頗費了一份功夫。

“對了,你們住的地方怎麽樣?做飯方便不?”姜棉也一直記掛著這兩個老鄉的安身之處。

“住的地方總體來說比我們預料的好,房子雖然有點舊,但房間大,院子也挺寬敞的,聽老知青們說,不久前翻修過,屋頂不漏水。收拾收拾,住人沒問題。那座房子聽說是村裏一個孤寡老人的,老人去世了,就歸了村裏。那裏一共有三間正房,在我們之前已經有兩位知青已經住了進去。他們住了東面一間。我們兩個住西邊那間。房間邊上有個土竈,我們跟他們也不熟,就各自開夥吧。”到了這裏,他們幾個就算是同鄉了,雖然認識沒幾天,但相處得挺愉快。唐建設也沒什麽不好說的,交代得清清楚楚,同時不忘關心姜棉:“你呢?住的是這小孩子家?”

“嗯。他們家房子挺好的,在村邊,紅磚大瓦房,又氣派又敞亮,我用的廚房和餐廳都是獨立的。”

姜棉一想到自己居然夢想成真,心情都不由得好起來。她這絕對不是炫耀。

“這麽好的房子,付出的代價不小吧?”唐建設不是單純的人,自然明白其中的彎繞繞。

“還好,比起房子的真實價值,這點付出很小了。不過這事不必外傳。”雖然這也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,但姜棉覺得還是小心一點好,別人要猜就讓他們猜,但沒必要明明白白地四處宣講。

“明白。”唐建設一副了然的樣子。

他明白,王長軍自然也就明白了。

人手增加,又有工具,很快,唐建設和王長軍也各有了一副大大的擔子。

一行人開始打道回府。

首先經過的是姜棉的住處。

“這裏就是五奶奶的家。西邊的三間屋以後就是我地盤了。”姜棉指著西邊的方向介紹道:“要進來參觀參觀嗎?”

兩人正有此意,最起碼得認一下門。

“房子真不錯,別說在村裏,就算放在整個公社,這應該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。”

“姜同志,你運氣不錯啊。”

唐建設和王長軍進了院子,站在西間的門口看了一會就走了。他們還有事忙。

走之前王長軍還把自己挑的那一擔柴給了姜棉。

姜棉不想要,畢竟她住的地方離撿柴的林子比唐建設他們要近多了。

“收著唄,一擔柴而已,我們兩個大男人一會就撿到了。而且今天不是有你的砍刀,我們也沒辦法撿那麽多。”

“行,那你們今天晚上過來我這裏吃飯吧。算是幫我暖屋了。”

姜棉也不推辭,想著兩人應該是沒有鍋可以做飯,而且她一個人也不太好做飯,便發出了邀請。

“這個好。我們正想著晚上的飯怎麽解決呢。還是姜棉你有遠見,連鍋都背來了。”

王長軍幫姜棉提過行李,當時還好奇地用手敲了敲,早就猜測那個鼓鼓的弧形的包袱裏裝的就是鍋。

不過下鄉連鍋都背來的除了她,應該沒別人了。

“能帶來的東西我都盡量帶來了。反正留在城裏也是閑放著,說不定時間一久長就放壞了。”

對於自己孤家寡人的背景,姜棉並不怕別人知道,而且這兩個也算是朋友了,也沒必要藏著掖著。但人家沒問,她也不會明說。

兩位聽眾只是對視了一下,並沒有問到底的意思,然後就轉換了話題。約好了一會一起去隊部挑土陶,唐建設和王長軍就挑著另一擔柴回去了。

姜棉收拾了一番,就過去東間,本來她只是想問一下路的,振華直接讓振民把她領到了隊裏的倉庫面前。

姜棉剛到,唐建設和王長軍也到了。

管著倉庫的鑰匙歸隊裏的是一位姓文的30多歲的白臉漢子,是這個村子裏面另一個比較小的宗族的人。人挺和善的,知道了姜棉幾人的來意後,交代了幾句,笑瞇瞇的把門打開了。

“你們看,這些都還不錯。”王長軍是第一個走進去的,這個摸摸,那個看看,禁不住地稱讚。

“嗯,是不錯。”姜棉原來只是想挑幾個砂鍋的,不過眼前的東西倒是給了她一些驚喜。

灰撲撲的一列列大小不一的器皿雖然談不上精致,但粗曠質樸中帶有一股說不出的韻味,但比她想象的要好很多。

姜棉心下一高興,禁不住就多挑了好幾樣。除了三個砂鍋,還有一些碗碗缽缽,再加幾個壇子。

唐建設和王長軍那邊也拿了不少。

“姜同志,你不是有鍋嗎?怎麽還拿那麽多鍋?”王長軍看見姜棉拿了那麽多個鍋,不禁有點驚訝。

“這兩個小一點的留著燉東西吃,耐熬又全味,天涼的時候還不容易冷,兩個不多。這個大的就放在竈臺大鍋後面的竈孔,平常借熱燒點水,用起來也方便。”

上一世的姜棉,小時候家裏打的也是這種土竈。一個竈臺,三個竈孔,跟這裏的結構是一模一樣的,只是他們家那用的是金屬鍋。

她的父親文化不高,但對生活卻是挺有講究的。到了老年,兒女都不在身邊,自己一個人在家,家裏的鍋也不少,不是燉這個就是燜那個。雖然家裏有煤氣竈,但燉東西或是熬煮東西的時候,父親還是喜歡燒木柴。

因為這,還特意用磚和石板在廚房砌了一個長臺子,上面長年擺著一溜的砂鍋。

母親過去世後,按風俗他們家把土竈拆了,不過後來父親又買回來兩個鐵皮做的爐子。

姜棉也想要個鐵皮爐子,但有點難,所以她準備退而求次弄個三腳竈。

東西挑好了,要到會計那裏登記好。

這些不陶器不用現錢買,在特殊年代,也是為了不落下把柄,要用工分來換。姜棉他們沒有公分,只能記賬,留到上工以後再扣。

李國強這位生產隊長也算是事無巨細都考慮周全了。

關了制瓦作坊,又開了制陶的,雖然規模不大,但也是請示過上面的領導的,算是過了明路。

雖然要給公社提供一些產品,先不說這效益有多少,但至少為本村的社員節省了不少工業券。農村的社員,要拿到工業券可不容易。

挑陶具挑得爽,又領了糧食,歸攏起來之後一看,那場景連姜棉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。單憑她一個人,再長兩只手也無法把所有東西一次性提回去。

唐建設跟王長軍嘀咕幾句,走過來給她幫忙,自己的則留下王長軍看守。

姜棉也沒客氣,反正都在一個隊裏,要還人情以後有的是機會。

◎作者有話說:

把名字改回來了,是否一模一樣就不敢保證了。我有認真寫文,但名字,本人真的是起名廢。看得不舒服的,抱歉。

◎最新評論:

之前那文名太文藝了,像我這種喜歡看年代文的,看到那文名一般都不會點進去。

-完-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